
報 告
第52週報告事項
— 家事 —
1. 歡迎出席崇拜的新朋友,請填寫新朋友留名表,以便本堂聯絡跟進。
2. 感恩會於崇拜後隨即舉行,歡迎弟兄姊妹出席分享全年感恩事項。
3. 下週(4,5/1/2025)崇拜講道。請先閱讀經文,為聚會禱告。
講員:黎海燕傳道
講題:組建靈命 家傳主愛
經文:希伯來書10:22b-25
4. 新一期(98期)同路人經已出版,今期印有文字版放招待處,歡迎取閱。另弟兄姊妹可於教會網頁瀏覽網上版。
5. 鄭玉雲傳道及馬漢欽牧師將於2024年12月31日完約。教會感謝兩位牧者在過去一年忠心的服侍。
6. 教會聘任錢群青傳道為本堂部份時間傳道人,2025年3月1日履新。
7. 魏正耀神學生將於2025年1月1日至5月31日到本堂實習。指導導師為黎海燕傳道。
8. 教會正招聘行政幹事 (請參招聘廣告內容),歡迎有興趣的弟兄姊妹申請或推薦適合的人選給教會考慮。詳情可向執事查詢。
9. 新一期浸禮班課程開始接受報名,詳情請參課程報名表。
10. Candy 宣教士將會踏入新一階段的服侍,邀請弟兄姊妹為她新的宣教地點祈禱並留言鼓勵,請連結https://forms.gle/cSuvUz7ZCTnupZGJ7填寫。
— 聚會及事工預告 —
1. 2025 年 1 月 4 日 (六)
馬洲探訪
歡迎弟兄姊妹參加
查詢報名請聯絡彥男、義偉(Ewert)
2. 1 月 5 日(日)
年會
教會回顧及展望,於崇拜內進行
3. 1 月 12 日(日)
執事就職禮
新一屆執事就職,於崇拜內進行
4. 1 月 12 日(日)
特別會友大會
時間:下午一時
議程將於 28/12 透過 WhatsApp 發送給會友,如需紙本請與惠 芳聯絡。 會友大會需有合法出席人數,請會友親身出席才有投票權。
5. 1 月 22 日(三)
敍事文體釋經法
導師:國偉哥
日期:22/1/2025 週三晚上 8:00—9:30
以Zoom進行,歡迎組長繼續參與
6. 1 月 26 日(日)
靈界分辨講座第三講
內容簡介:
近代靈恩運動的發展已超過一百多年,不少人曾從歷史和聖經對它進行過評估。近代的教會對聖靈的認識也愈來愈熾熱, 在不同的靈恩現象中,當如何分辨當中的靈?是次講座希望分享一些屬靈分辨的原則去剖析當中的現象,也會分享一些前線經歷靈恩的真實個案作為參考。
時間:下午 1:45 - 3:15
地點:基督福音堂(長沙灣青山道 156-162 號永基商業大廈三樓)
講員:何國峰(香港學園傳道會校園事工主管)
報名:https://forms.gle/W7yUgCqm6ZECUD9B6
— 本堂祈禱會 —
➢主日晨禱會:逢星期日上午9:30—10:00,於活動室舉行
➢網上月禱會:逢每月第3個星期三晚 8:30-9:30;下次15/1/2025 (三)舉行
➢主日崇拜後分組禱告:逢第二、四主日崇拜後花約15分鐘,與鄰近座位的會眾彼此代禱。主恩團團友請到副堂相聚禱告。
— 奉獻安排 —
i. 使用櫃員機存入 : 戶口號碼 : 匯豐銀行 181-734633-838, Christ’s Evangelical Centre (Church of Love) Ltd
ii. 或網上銀行轉賬:帳戶名稱 Church of Love
備註:並請將姓名連同入數紙或列印記錄,電郵church@cec.org.hk,以便惠芳跟進。
惡劣天氣下之聚會指引
i. 聚會前三小時,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,或發出黑色暴雨警告,所有聚會取消。若三小時前除下以上警告,聚會則如常舉行;
ii. 換言之,若星期日早上六時前取消警告,早上九時的主日學會如常舉行;若星期日早上七時十五分前取消警告,早上十時十五分的主日崇拜如常舉行;
iii. 會眾仍需視乎實際情況,並考慮自身安全,才決定是否出席教會聚會。
— 牧者心聲 —
反思失敗 國偉哥
2025年將來臨,每到年尾我們有回顧展望嗎?回顧2024年你有何想法、感受?2025年你又有何展望?當中會否環繞著「成功」與「失敗」?
「失敗」,當你看到這個詞語時,你想到什麼?回想過去哪些情景?又引起哪些情緒?
你如何評價你過去的「人生」?你用怎樣的準則來判斷?
我們都活在一個高競爭的社會,從幼稚園開始就被灌輸「贏在起跑線」,這句話可能成為大部份家長不自覺的信念,兩歲開始就要競爭,還要勝出,不然往後就一直會失敗……在這個環境成長的人,信主後仍然帶著「勝者為王」的心態來教會,在信仰群體仍帶著競爭的心態。
在競爭的環境下,人怎樣看別人?韓國作家朴午下說:「人很容易判斷別人,有人形容每個人的內心存着兩間房,一間是給羨慕的人,一間是給看不起的人。」
你問問自己,你羨慕誰?羨慕他/她什麼?你「看不起」誰?什麼令你「看不起」他/她?無論是羨慕還是「看不起」,人們大多以「成功」、「失敗」來衡量,當一個社會越強調「成功」,「失敗」就越「流行」!
敘事治療(narrative therapy)的精神是覺察社會文化的「大敘事」如何影響個人,例如社會的大敘事是成功是衡量人生非常重要的準則,而成功是由不同的競爭下外顯的「成就」來定論,這樣的大敘事對個人有何影響?
敘事治療在這樣的覺察後,讓當事人從新回顧自己的人生,重新發現自己的「敘事」,在世俗定義成功的敘事以外,有其他的敘事讓當事人看到自己不是一個「失敗」的人,未來又怎樣編寫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生故事?
另一方面,哲學界提出另一個反思,就是人生是否就是一個完整的「故事」?事實上大部份人的人生不會像「成功人士」的傳記、戲劇中的故事這樣,總有一個故事的主線,主角在排除萬難後就達到夢寐以求的夢想?哲學家Galen Strawson認為這是「我們這個時代的謬誤」,當我們到了晚年的時候,回想一生卻沒有像戲劇中故事的主角這樣,看到一生是有一條生命故事線,最後完成了並到達終點,這又是否一個失敗的人生?
所以,我們需要從世界所塑造的「失敗」中走出來,無論是從社會對成功的「大敘事」中覺醒過來(不要效法這個世界),並重新看我們的人生就是由「零碎的故事」組成,當中就是包含種種的成功、失敗,讓我們坦然接受這樣的人生。
當然這不是叫我「躺平」、「佛系」的生活態度,我們為自己人生訂下目標,長年累月的為這些目標奮鬥,這當然是有價值和意義的,然而不代表這些目標最後的成敗,就「定義」了你的人生!
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,人到晚年的心靈需要是「回顧過去是否完滿、整合」,若我們以社會的準則來回顧一生,很可能得不到一個「喜樂」的晚年(畢竟不多人是社會所定義的成功人士)。
另一個衡量我們人生是留意一些活動是不用「完成」的,沒有最後失敗與成功的,如果我們多些留意這些活動,我們的人生就比較不會受到成敗的制約。
我常常專注在活動「最後的成果」,例如學生看重大學入學試的成績,在職者看重全年的業績,運動員看重大型比賽的結果,當我們的人生過度集中這些「時刻」,我們真正「喜悅」、「滿足」、「輕鬆」的時間都會很短暫,我們往往要「辛苦」多年才享受到「成功」的一刻(甚至這一刻也未必會出現)。
當我們多些留意生活中不需要「完成」、「成就」的活動時,例如與家人、朋友享受晚餐、健身運動、閱讀喜歡的書籍、這些沒有「終點」、「成與敗」的活動,反而讓我們的生命「豐富」起來,不是以幾個單一的事件中「成功」與「失敗」來定義人生(例如學歷、工作成就等)。
讓我們重新反思耶穌的話:「我來了,是要人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」,你心中的「豐盛」,與世界定義的有何分別?